那些正在逐漸淡化的中秋習俗
制作月光餅。
關(guān)于節(jié)日的傳統(tǒng)習俗,其實不僅僅是簡單的紀念,更重要的是豐富這個節(jié)日的獨特“氣氛”,讓人們感受到這個節(jié)日的情懷和靈魂,然后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流傳下去。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,一些節(jié)日的習俗卻慢慢被遺忘,在我們的記憶里逐漸淡化。中秋節(jié)是一年中僅次于過年的重要“節(jié)刻”,那些關(guān)于中秋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習俗,你還記得多少?今天,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本地中秋節(jié)的一些傳統(tǒng)習俗吧!
連平縣上坪鎮(zhèn)
中秋節(jié)“打月光姊”
每年中秋節(jié),上坪鎮(zhèn)村民都會舉行 “打月光姊”活動(“打”是上坪方言,“打” 在當?shù)厥?ldquo;請”的意思)——請七仙女下凡來共度佳節(jié)。今年62 歲的謝新福家住上坪鎮(zhèn)旗石村,她對“打月光姊”這一傳統(tǒng)習俗可謂是從小看到老,因為村里幾乎年年都會舉辦,對于這一習俗的每一細節(jié),她也都了如指掌。
◆準備祭拜
晚上8 點,銀色的月光灑滿大地,是賞月的最佳時候。吃過晚飯后,大家便拿著家里的磨籃、冬頭帕,帶上柑橘、月餅和大米,到村口地坪和其他村民會合。謝新福說,“打月光姊”是村里的集體活動,需要大家一起準備各式各樣的工具,包括磨籃(用竹或木制成的圓形閉底用具)、簍箬(客家人織布時用來整理紗線的一種工具)、篾拍(用來織籮筐的工具之一)、竹尺、布鞋、衣裳(一定要老人穿的)、冬頭帕(客家老人用的頭巾)、鐵罩(起油鍋食品時用的一種東西)、鑰匙等,然后用這些東西做成一個人的模樣,這就是請下來的月光姊虛擬造型。同時,還要準備一些月餅、米、水果、香燭等拜祭的東西,準備就緒后便可以開始請月光姊了。
◆請月光姊
“月光姨月光姊,請下你來排年紀;排下老人幾多(多少)歲,排下細仔(小孩)嘛介(什么)事;也有長纻畀(給)你著(穿),也有短纻畀你撕,長纻撕個長衫袖,短纻撕個手巾綏;手巾綏來團團圓,請下月子聊一年;手巾綏來團團轉(zhuǎn),請下月子聊一轉(zhuǎn)。門口有蔸(棵)樹,請下月子做屋;門口有蔸柑,請下月子摘一擔;門口有蔸茄,請下月子摘一籮;門口有蔸蔗,請下月子拉(看)屋舍;門口有個井,請下月子照水影;門口一蔸橘,請下你來聊一日;門口一蔸稔,請下你來摘一鞥(捧)。大姊來二姊來訛咯(懵懂)阿姊唔沒來(不要來)。”關(guān)于這首在當?shù)亓鱾饕丫玫?ldquo;請月光姊”民謠,謝新福很是熟悉,幾乎是張口就可唱。她說,請月光姊時,需要4 個女子分別坐在磨籃側(cè)邊,兩個女子雙手托著月光姊的虛擬造型,另兩個女子吟唱“ 請月歌”請 “月光姊”下凡。
◆問月光姊
月光姊請下來了要做什么呢?上坪先民認為“月光姊”就是天上的七仙女,七仙女居住在月宮中,是美麗和善良的化身,中秋月圓之時,人間的歡樂與祥和讓七仙女羨慕不已,她們便紛紛下凡,為人們排憂解難、預知禍福,并親嘗人間的各種美味。
“月光姊請下來就可以問問題了,你問什么問題月光姊都會通過磕頭的方式來告訴你答案。”謝新福說,月光姊被請下來以后,村里的大人小孩就都圍在月光姊身邊,通過她來祈求問卜,小孩、少年、青年大多問某人今年幾歲?讀書如何?前途如何?婚姻如何?“如果小孩子今年6 歲,月光姊就會磕6 次頭,很準的。”
對請到的月光姊,上坪人民還有說法。謝新福說,月光姊有七個,大姊、二姊最聰明,是大家最希望請到的;三姊、四姊是懵懂阿姊;七姊最精靈,大家也喜歡。如果請的時間太晚,月光七姊妹都被人請走的話,就請不到了。
◆送月光姊
一般到了午夜就要恭送月光姊回去了,燃燭添香后也要唱山歌來送月光姊: “送神上送神上,一直送到黃泥崗;黃泥崗一朵云,云里一朵花,一直送到你屋卡(家里);一更深二更深,腳底冇鞋冷到心。”謝新福說,唱完歌以后還要問月光姊有沒有回去:“月光姊,你呀們(有沒有)上啊,上了就算了,們(沒)上就磕一下。”如果月光姊已經(jīng)回去了,之前做好的月光姊虛擬造型就不會再動了。據(jù)說月光姊有求必應,也讓男女老少樂此不疲。
謝新福還強調(diào),“打月光姊”時必須保持肅靜,不可以大聲喧嘩、嬉笑打鬧,否則就會被認為褻瀆神靈。請完月光姊后的祭祀品可以分給大家吃,也可以帶回家給自己的家人吃。“傳說吃了祭月后的食品,人會更加健康,在那一年就會走好運的。所以很多村民‘請月’時會帶祭祀品去,結(jié)束后帶回去與家人分享,希望得到七仙女的保佑。”
◆傳承保護
上坪“打月光姊”的習俗起源于何時,現(xiàn)在已難以考證,謝新福也說不清,據(jù)說是祖輩傳承下來的。由于上坪“打月光姊”習俗主要靠女性傳承,這種傳承很微弱,上坪有些村屋已經(jīng)失傳。2011 年6 月,上坪“打月光姊”習俗被列入河源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,希望通過對上坪“打月光姊”習俗文化的探究,使上坪的“打月光姊”得到更好的保護,讓上坪客家傳統(tǒng)文化習俗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。
本報記者 謝素嬋
龍川佗城
中秋打月光餅
中秋佳節(jié),家人齊聚一堂,圍坐在月光下品嘗美食,那潔白的月光餅似乎與皎潔的月亮相互映襯。在龍川農(nóng)村,仍有打月光餅的家庭作坊。每到中秋節(jié)前,他們便忙著打月光餅。在中秋節(jié)前,趕集日也成了月光餅集會日,各式各樣的月光餅任你選購。在龍川佗城這條百歲老街上,一提起月餅,當?shù)氐娜罕娋蜁惪谕暤卣f:“你們城里人套路深,什么冰皮、蓮蓉、豆沙,我們只愛月光餅。”
關(guān)于月光餅,當?shù)剡有打月光餅的說法。鐘哥在龍川佗城鎮(zhèn)經(jīng)營一家40 多年歷史的老字號店,據(jù)他介紹,月光餅不是市場上的月餅,它是用白糖、米粉、芝麻、花生和瓜條烘制而成(也有地方將原料放在月餅印里,用板子敲結(jié)實成形,故叫打月餅),再在餅上印上紅色的吉祥圖案,因該餅為圓形,故又取團圓之意,象征著客家人圓滿、平安的中秋節(jié)日祝福,也是客家人對中秋節(jié)獨特情感的寄托。
鐘哥說,在兒時的記憶里,每年中秋節(jié),吃過晚飯后,等著月亮爬上山,大家便在月光下擺好桌子,父母便會把月光餅拿出來,一邊吃一邊聊天,聽大人講關(guān)于八月十五“張古佬砍樹”的故事。據(jù)說,等到夜深人靜時,月亮里有一個叫張古佬的人在不停地砍樹。
據(jù)鐘哥介紹,雖然城里的各式月餅琳瑯滿目,可客家人還是喜歡家鄉(xiāng)的月光餅,因為有一分家鄉(xiāng)的情結(jié)在。每到中秋節(jié)前,不能回家團聚的游子,都會通過親友郵寄吃上月光餅,寄托思鄉(xiāng)情。不少回鄉(xiāng)的村民也都慕名而來,帶一分心意,將月光餅故事流傳。
本報記者 刁城邦 文/圖
和平縣林寨地區(qū)
伏月姑
中秋月圓之夜,除有吃月餅、賞月、拜月和對山歌等習俗外,和平的客家人還流傳著一種傳統(tǒng)的慶;顒——伏月姑,尤其是在和平林寨古村一帶,這種習俗還年年舉行。
作為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學會理事、和平縣民俗文化研究學會會長,陳仰天對和平的民俗活動有著多年的研究。據(jù)他進述,中秋“伏月姑”的情況是這樣的。所謂“月姑”,就是傳說中天上的仙女,據(jù)說有7 個仙女,就將7 個女孩扮成天上7 個仙女。中秋夜闌之時,全村的老老少少,男男女女齊聚在屋前余坪上,擺上八仙桌,桌面放上月餅、花生、柑子、黃姜、水果、茶、酒等和一條扁擔。扮七仙女的7個女孩則圍坐八仙桌,然后點香火,7 個女孩則像打盹似的,進入佛家所說的入定狀態(tài)。坐在女孩后面的一位大嫂(已婚年長些)隨即口中唱:“月姑仙,月姑神,請你下凡聊一陣”,接著又唱:“月姑姊、月姑姨,八月十五正當時,姊姊妹妹坐圓桌,你愛那個就上臺。”
未幾,那些女孩有些進入夢鄉(xiāng)開始講夢話了,大嫂接著唱:“月姑哩,月姑神,月光晃晃你最靈,天上也有七姐妹,由你那個打頭陣”,這時,另一位村民則唱:“一姐來,二姐來,三姐顛嫲倒搭唔好來”。據(jù)說月亮中有7 個仙女,第三個是傻女,俗稱“四六貨”,如果請下來就會答不準問題了。此時,月姑替身就會三點頭,大嫂接著唱:“擔桿哩,擔桿神,一條扁擔承二人,承得起來大歡喜,承不起來還有四小姐”。如果經(jīng)過一番邀請,還無動靜,大家會以為三姐刁難,只好唱:“三姑愛來一面來,唔好在那面耒耒,有心請汝(你)冇假意,假意請汝也愛來。”這樣,月姑就會下凡。 “伏月姑”的目的,就是通過那些女孩子的口與“下凡仙女”進行對話。
于是大家就開始問問題,或者問今年年辰如何,或者問明年是大天旱還是水災,或者收成怎么樣。月姑的回答靠替身點頭的次數(shù)回答,有的老太婆會問自己將來有幾個孫子,姑娘們會問自己什么時候出嫁,再后來,有人叫來家中死去親人,直對話對得聲淚俱下。如果講得不準,有人就驅(qū)趕三仙女:“三姑姊,三姑娘,三姑帶妹來仙堂,來到仙堂講仙話,講開仙話就還陽。”
陳仰天說,由于年代久遠,伏月姑曾沉寂了一段時間。不過,這幾年,由于林寨古村景區(qū)的開發(fā),“伏月姑”重新興盛起來。每逢中秋月圓之夜,村民都會聚在一起“伏月姑”。扮演大嫂的多是林寨下正村的黃譽娣,今年已有71 歲,她是從鄰鎮(zhèn)彭寨水口嫁到林寨的。
本報記者 張濤
相關(guān)閱讀
熱點圖片
- 頭條新聞
- 新聞推薦
最新專題
- 酷暑時節(jié),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,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(fā)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近日,記者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市區(qū)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,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。為嚴防溺水事故發(fā)生,切...